这不是爱,是勒索——心理学:爱与“情绪勒索”的3个区别

[复制链接]
查看: 535|回复: 0

这不是爱,是勒索——心理学:爱与“情绪勒索”的3个区别

[复制链接]
查看: 535|回复: 0
大象节水VIP1

41

主题

1

回帖

159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9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

2020-10-21 12: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是生活里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可是,爱又是一件非常需要掌握分寸的事情。
  爱发生在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个体之间,而一旦我们对别人的“关心”超越了界限,那么“爱”就会在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压力,最后让相爱的人们之间产生裂痕。
  治疗师朱迪斯 p.西格尔在《情绪勒索》一书中,阐述了亲密关系中一系列的“情绪勒索”行为。
  很多时候,我们会将“情绪勒索”等同于“爱”。
  这种错误的认知,是亲密关系中压迫感形成的一种重要原因。
  那么,“情绪勒索”与“爱”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控制与自由
  “我是为了你好。”
  “我是看重你,才会对你这么严厉的。”

  •   以爱的名义来控制别人,是情绪勒索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在这种言行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这样一种心理逻辑——我对你的要求,是我在乎你的一种表现。如果你不听从我的,那就是破坏了我们之间的关系。在家庭关系里,我们可能还会面临到家人用亲情来威胁自己的一些处境。而在这种胁迫的背后,就是一种严重的情绪勒索。


  •   而爱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制造一种安全的氛围。真正爱一个人,会尊重TA自由选择的权利。我们可以告诉别人自己内心的想法与建议,同时我们也需要尊重对方的能力与自我价值。
  •   情绪勒索往往是我们不自觉的在亲密关系中获取掌控感与优越感的一种方式,在亲密关系里,只有我们放下对他人的控制,审视自己的内心,爱才会真正的发生。
  打压与接纳
  “你太让我失望了。”
  “我没想到你是一个这么糟糕的人。”

  •   当面对情绪勒索时,我们往往会产生一种糟糕的感受。“我不够好”。“我太糟糕了。”这种感觉可能会在内心油然而生,随之产生一种无力感,最后甚至演化成为一种愤怒与攻击。在生活与职场中,打压也是一种常见的情绪暴力。从理性角度来分析时,我们可能能够意识到,上司或者伴侣对于自己的打压实际上仅仅是他们情绪的一种宣泄,而非对于我们自身行为与能力的客观评价。可是在面对打压时,不舒适感是大多数人会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


  •   我们需要一些客观的评价来反思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对于来访者的接纳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在爱里也一样,只有我们接纳了对方优点与缺点,那么批评才会成为对方前进的一种动力。缺乏接纳的评价,只会打压对方的信心,进而内化形成一种自卑情结。

  冷暴力与积极沟通

  •   沉默,也是情绪勒索一种常见的方式。心理学的感觉剥夺实验告诉我们,缺乏外在信息的环境对于人来说,是一种煎熬。在亲密关系中也一样,缺乏足够的信息反馈,会造成一个人情绪的崩溃。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给彼此保留足够的思考空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这与冷暴力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给彼此空间,是沟通后达成的一致。沟通不一定是通过言语,有时候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去交流,可能是给对方倒一杯水、准备换洗的衣服或者准备一顿早餐。适时的停止言语沟通,彼此之间依然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关心。而冷暴力,往往是切断了信息交流的大多数渠道,用沉默与不作为,巩固自己的权力感。
  •   爱是需要沟通的,不管是言语、行为还是其它的表达。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是通过沟通形成的。情感的联系,需要在客观世界里通过交流搭起一座桥。

  爱是生活的必需品。
  每个人都需要爱,因为爱能够让我们与这个世界产生一种联结。
  情绪,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的一种体验。
  当我们对自己的情绪缺乏足够的自我意识时,往往就会用这些情绪试图去控制别人。
  在亲密关系里,我们很难完全避免不越过情绪这条边界,但我们需要学习去感受与反思自己的情绪是否对我们爱的人形成了压力。
  爱是需要学习的,它也的确值得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帖子
更多
    精选版块
    更多

    关注节水灌溉网

    获取最新资讯

    QQ|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津B2-20200356|津公网安备 12011402001208号|谁在小黑屋| | 津ICP备2020007972号-2

    GMT+8, 2024-5-18 03:27 , Processed in 1.068171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