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产到户到现代农业:从吃饱饭到禾下乘凉不是梦丨祖国颂·看我72变JSGG.CN

[复制链接]
查看: 638|回复: 0

从包产到户到现代农业:从吃饱饭到禾下乘凉不是梦丨祖国颂·看我72变JSGG.CN

[复制链接]
查看: 638|回复: 0
totom1911

0

主题

0

回帖

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
2021-10-2 07: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SC0000.jpg

  摄影 杨涛
  【看我72变】
  封面新闻记者 田之路
  2021年的9月中旬,广汉市连山镇广袤的平原上,整整齐齐水稻被村道分割成“田”字。此时离向阳村的改革已经过去41年。“有女莫嫁向阳郎,吃的稀饭浪打浪,住的草房笆笆门,走的泥路弯又长。”这首民谣,道出了当年向阳的困境。如今的广汉有着“天府粮仓”的美誉,自新中国建国以来,四川农业农村发展迅速,从包产到户到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实现了从吃饱饭到人民餐桌的越发丰富,也让禾下乘凉梦不再是梦。
DSC0001.jpg

  率先吃螃蟹
  成就“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
  谁也没有想到,“包产到户”竟成为推动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大壮举,也成就了向阳“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的美名。原向阳公社**叶文志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当年的改革就是一张白纸,自己画蓝图,遇到啥改啥,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敢为人先。
  1974年,32岁的叶文志去向阳公社当了**。用叶文志的话来说,改革是当年现实条件给“逼”出来的。窘境之下,叶文志他们一手解决吃饭问题,一手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于是就有了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产到户后,农业稳步增长了。在改革农业和工业的同时,叶文志把公社行政也改了。
  为什么要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叶文志说,最主要的就是因为经济基础发生变化了,“从经济发展上来说,名称不相符了。从经营基础上来说,这个体制就更不适合了。”
DSC0002.jpg

  1980年9月,向阳悄然“换牌”——早上出去还是公社,中午回来就是乡了。
  他说,改革路上不光要有作为还要有担当。挨骂要干,挨批评也要干,写检讨还是要干。要有担当,还要有不服输的精神。他当时已做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就回去当农民嘛。”在半月后,中央支持的消息传来。
  很快,这一试点改革不仅在广汉得到全面推广,在全国农村也引起强烈反响。从包产到户至今,广汉的农产品单产和品质均居全省前列,被赞“天府粮仓”。
DSC0003.jpg

  摄影 杨涛
  天府粮仓里话丰收
  四川农业金字招牌不断擦亮
  2021年9月,四川广汉迎来秋收,当地村民一起分享着丰收喜悦,这里已经成为四川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一个缩影,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务农。
  “我是80后,都不算年轻的哦,好多90后都返乡来搞农业了。”家庭农场主冷辑龙今年32岁,他笑着介绍自己是一个“农二代”,父辈在当年就是种田高手,现在的“家庭农场”模式,让自己成了这块地的主任。2007年,他的父亲获得全国种粮标兵的称号,得了一台拖拉机,“是一台蓝色的,我记得很清楚。”
  冷辑龙也加入了“家庭农场+小农户”服务带动机制,每年为周边110多户农户提供农机服务,年增加收入60万元。
  农业知识水平高、年轻化、懂智能操作,都是高精人才务农的优势。冷辑龙的家庭农场购置植保无人机、折叠式起浆机等农机46台(套),实现播种、插秧、植保、收割、烘干全程机械化作业,有效地提高了效率,降低成本。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四川粮食产量705.4亿斤左右,同比增加5.7亿斤。如今的四川农业金字招牌不断擦亮,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川粮油、川果、川茶等产业日新月异,正在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
DSC0004.jpg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主题

0

回帖

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
推荐帖子
更多
    精选版块
    更多

    关注节水灌溉网

    获取最新资讯

    QQ|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津B2-20200356|津公网安备 12011402001208号|谁在小黑屋| | 津ICP备2020007972号-2

    GMT+8, 2024-6-13 21:39 , Processed in 0.887741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Tencent Cloud.